摘要
为分析柏子仁采收、加工过程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及真菌群落分布,寻找影响柏子仁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的关键环节。该研究收集不同成熟时期(球果未破裂时期、破裂初期、完全破裂时期)、不同加工时期(晾晒前、晾晒2 d、晾晒7 d、脱种鳞前后、去皮前后、色选后1 d、色选后7 d)的相关样品,采用ITS扩增子测序方法鉴定样本表面真菌群落多样性组成;采用HPLC-MS/MS测定黄曲霉毒素B1、B2、G1、G2含量。结果表明,柏子仁采收阶段,从球果未破裂至完全破裂,仅种鳞、种皮2个部位检出黄曲霉毒素且种鳞只包含黄曲霉毒素G2,种皮只检测出黄曲霉毒素B1。晾晒阶段,随着晾晒时间延长,种鳞开始同时检出黄曲霉毒素B1、G2,种皮检出黄曲霉毒素B1,种仁开始检出低含量的黄曲霉毒素B1。后续加工过程种仁黄曲霉毒素含量上升幅度较小。真菌检测方面,采收期种仁没有检测到黄曲霉菌,晾晒期、加工期均鉴定出黄曲霉菌,其中晾晒期种皮部位含量较高。总之,柏子仁应在完全成熟后尽快采收,晾晒环节是污染黄曲霉毒素的关键环节。建议建设阳光房或类似设置,其他过程应规范操作,保持周边环境卫生,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黄曲霉毒素污染。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