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扬州地区初诊为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分布及改变在UC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扬州市区2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初诊为UC的124例患者以及10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采集受试者的新鲜粪便进行菌群分析,比较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拟杆菌属、梭菌属、肠球菌属及大肠杆菌属这6种菌群定量结果及双歧杆菌/大肠杆菌(B/E)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UC患者肠内双歧杆菌属(5.6±0.3比8.7±0.4)CFU/g、乳酸杆菌属(3.4±0.6比9.5±0.5)CFU/g、拟杆菌属(4.9±0.2比7.9±0.5)CFU/g、梭菌属(5.0±0.3比7.8±0.6)CFU/g,数量明显减少,而大肠杆菌属(8.4±0.4比3.6±0.5)CFU/g、肠球菌属(7.6±0.6比4.4±0.2)CFU/g,数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细菌培养结果的阳性检出率与菌群数量变化结果基本相符。UC患者B/E<1,较健康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UC患者肠道菌群呈失衡状态。在扬州地区UC患者肠道内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减少,且乳酸杆菌属减少更明显,提示在益生菌治疗上可能应倾向于应用乳酸杆菌属。
-
单位扬州市中医院; 苏北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