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联合下肢负重振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的效果及功能。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抗痉挛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体外冲击波联合下肢负重振动训练,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检查两组患者改良痉挛评定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改良Barthel指数、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 FAC)、关节活动度(ROM),并测量患肢肌肉羽状角度(pinnate angle of muscle, PA)、肌纤维长度(musele fiber length, FL)和肌纤维厚度(muscle fiber thickness, MT)等超声肌肉结构参数。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MAS分级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AS分级Ⅰ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vs 50.00%),Ⅲ级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0.00%vs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FMA评分、FAC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A-ROM评分和P-ROM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MA评分、FAC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A-ROM评分和P-RO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PA和MT显著降低,FL显著增加,与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患肢PA和MT显著低于对照组,F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痉挛康复中应用体外冲击波联合下肢负重波振动治疗,可明显提高下肢肌力,缓解下肢痉挛状态,,改善患者躯干稳定性、姿势控制能力和肌肉结构参数,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单位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