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冤结菩萨造像的标志性特征为菩萨座下造一牛,呈骑牛状,集中分布于今四川安岳、重庆大足地区,从五代延续至南宋,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此造像题材的产生是唐末五代解冤结信仰急剧发展的结果,是佛教世俗化、民间化的产物。解冤结菩萨的主要功能为解冤释结,使得"冤家不相遇会",时至北宋末年其功能已相当完备。解冤结菩萨骑牛形象很可能是蜀地炽盛光佛乘牛车简化后的形象,图像的粉本来源于当时川渝地区的佛教中心成都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