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检测对社区胃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效果,分析不同胃部疾病的血清学指标特点。[方法] 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社区招募40岁以上具有胃癌家族史或高危疾病史的胃癌高危人群参与筛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的PGⅠ、PGⅡ、G-17、Hp-IgG抗体,任意两项及以上指标阳性或PG、G-17单独阳性为筛查阳性,建议胃镜检查、随访并追踪其结果,由区内二、三级医院临床专家集中评定胃癌前期和胃癌。[结果]共招募5552名居民参与血清学筛查,随访追踪659例筛查阳性居民的胃镜结果,发现胃癌前病变176例,包括息肉48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术后残胃80例,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伴或不伴肠化38例;胃癌10例,早期5例,进展期5例,胃癌检出率0.18%,早期率50%。其他胃病组、胃癌前期组和胃癌组的PGⅠ水平和PGⅠ/Ⅱ比值(PGR)呈依次递减趋势(χ2=45.704,P<0.001;χ2=17.746,P<0.001);与非萎缩胃炎组比较,萎缩性胃炎组和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伴或不伴肠化组的PGR降低(Z=-2.514,P=0.012;Z=-2.094,P=0.036);息肉组的PGⅠ水平降低(Z=-2.032,P=0.042),G-17水平升高(Z=-2.294,P=0.022);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的PGⅠ、PGⅡ、G-17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残胃组的PGⅠ、PGⅡ、G-17水平和PGR均降低(Z=-8.241,P<0.001;Z=-2.767,P=0.006;Z=-4.208,P<0.001;Z=-4.394,P<0.001);胃癌组PGⅠ水平和PGR明显降低(Z=-1.996,P=0.046;Z=-2.500,P=0.012);各组间Hp-IgG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不同胃部疾病患者的血清PG、G-17特点不同,PGⅠ和PGR降低有助于发现胃癌前期和胃癌患者;血清学筛查是社区人群肿瘤早发现工作的探索和创新,但仍需进一步评估不同血清学指标的筛查价值。

  • 单位
    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