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2015-2021年北京市霍乱弧菌的病原学和流行特征, 为霍乱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市2015-2021年分离到的霍乱弧菌, 进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和PFGE实验;对收集的霍乱病例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结果北京市2015-2021年共分离76株O1群霍乱弧菌(来源分别为人源性61株、环境涂抹10株和水产品5株), 包括68株小川型菌株和8株稻叶型菌株, 其中6株为O1群小川型菌株ctxAB基因阳性, 均分离自散发病例。PFGE结果显示, 76株分为33种带型。北京市2015-2021年共报告霍乱疫情38起, 以散发疫情为主(92.11%, 35/38);累计报告病例45例, 6-9月占97.78%(44/45)。北京市有9个行政区报告霍乱病例, 朝阳区和昌平区分别占42.22%(19/45)和31.11%(14/45);霍乱病例的年龄分布在19~63岁, 44例病例均出现腹泻症状, 1例临床症状不详。腹泻次数为3~9次/d的占84.09%(37/44)。临床症状中, 出现黄色稀水样便、腹痛、恶心/呕吐和发热的分别占95.45%(42/44)、68.18%(30/44)、40.91%(18/44)和36.36%(16/44)。结论 2015-2021年北京市分离到的霍乱弧菌以O1群小川型为主, PFGE带型多样;北京市有9个行政区报告霍乱疫情, 以散发为主, 6-9月为疫情高峰。
-
单位食物中毒诊断溯源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