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21年3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30天内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n=50)和存活组(n=2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结果 死亡组发生前壁心肌梗死比例、AMI出现室间隔穿孔时间为1~6 d的比例、Killip心功能分级≥Ⅲ级患者比例高于存活组,死亡组室间隔穿孔直径大于存活组,但死亡组接受介入封堵术患者比例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前壁心肌梗死(OR=14.057,95%CI:1.411~140.097)、AMI出现室间隔穿孔时间为1~6 d(OR=35.757,95%CI:3.592~355.976)、Killip心功能分级≥Ⅲ级(OR=5.894,95%CI:1.608~32.533)是影响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接受介入封堵术(OR=0.103,95%CI:0.014~0.782)是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预测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8.674,P=0.371。曲线下面积(AUC)为0.955(95%CI:0.913~0.998)。结论 发生前壁心肌梗死、AMI出现室间隔穿孔时间为1~6 d、Killip心功能分级≥Ⅲ级是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接受介入封堵术为保护因素,以此构建预测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一致性。

  • 单位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