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分析疏肝清热法治疗粉刺性乳痈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门诊粉刺性乳痈患者(肝经郁热证)的就诊记录和处方,运用中药网络药理学分析系统(TCMNPAS)进行数据挖掘分析(BK算法、复杂系统熵网络)。结果 (1)共收录分析处方28 530张,涉及中药526味,累计用药频次416 463次。(2)使用频率超过20%的有24味中药,使用频次超过10 000(>35%)的有9味中药(蒲公英、柴胡、皂角刺、生山楂、当归、芥子、莪术、黄芩、丹参)。(3)中心度前30位的中药,主要为蒲公英、柴胡、皂角刺等。关联度值前30位的核心药对有白术-茯苓、黄芩-柴胡、天葵子-土茯苓等。(4)分析后发现4组潜在“核心方”,其中置信度最高的为“皂角刺,黄芩,蒲公英,当归,柴胡,莪术,芥子,浙贝母,甘草,金银花”。结论 疏肝清热法是中医药治疗粉刺性乳痈的经典内治法则之一,药用柴胡、陈皮、郁金、蒲公英、黄芩、白花蛇舌草、甘草、夏枯草、忍冬藤、土茯苓等疏肝清热,根据患者病情,在疏肝清热内治法则的基础上可配合使用当归、莪术、丹参等活血化瘀,芥子、鹿角、肉桂、炮姜等温阳散结,浙贝母、白术、陈皮、半夏等化痰散结,皂角刺、黄芪等消肿托毒。
-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