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接受含硼替佐米方案诱导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出现异常蛋白条带(APB)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接受含硼替佐米方案诱导序贯ASCT治疗68例MM患者的资料,采用免疫固定电泳方法检测M蛋白.结果 33例(48.5%)MM患者出现APB,2例轻链型在诱导化疗达完全缓解(CR)后移植前首次出现APB,31例患者在移植后中位时间104(33 ~404)d首次出现APB,APB出现例次中位数为2(1~7)次,持续中位时间为105 (35 ~ 801)d.33例出现APB组患者移植后疗效显著高于35例未出现APB(Non-APB)组患者,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分别为100.0%和85.7%(P=0.017),CR率分别为87.9%和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HGB、ALB、β2微球蛋白水平、MM类型、D-S分期、ISS分期、硼替佐米一线或二/三线治疗例数、含硼替佐米化疗疗程数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33.4(7.0 ~71.7)个月,与Non-APB组比较APB组患者OS更长,目前差异尚未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17例首次出现APB时间在移植后≥6个月与14例移植后<6个月内患者比较总生存期更长,目前尚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接受含硼替佐米方案诱导序贯ASCT治疗的MM患者出现APB者疗效更高、预后更好.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