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余波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在他的意识中,有着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而现代意义上的"革命",却要求首先放弃"自我"。放弃"自我"投入"革命"与眷恋"自我"游离"革命"之间的困惑,成为茅盾必须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在茅盾的早期作品中,从《蚀》到《虹》,都或明或隐地存在着"自我"与"革命"之间的犹疑,这种犹疑成为我们理解大革命之后茅盾心态及其文学的一个有效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