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计数比值(MPV/PLT)、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与血小板计数比值(RDW-SD/PLT)、血小板比积与血小板计数比值(PDW/PLT)在不同菌属感染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205例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培养结果,将患儿分为革兰阳性菌组(123例)和革兰阴性菌组(82例);另选取同期收治的局部感染的205例非败血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血培养病原菌分布特点。收集血常规结果,计算患儿血常规结果中NLR、PLR、MLR、RDW-SD、PLT、MPV/PLT、RDW-SD/PLT、PDW/PLT,并比较其在不同病原菌感染时的差异。变量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以及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不同病原菌感染所致败血症的诊断效能。结果 革兰阳性菌组以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组以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组和革兰阴性菌组RDW-SD、PLT、NLR、MPV/PLT、RDW-SD/PLT和PDW/PL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组RDW-SD、MPV/PLT、RDW-SD/PLT和PDW/PLT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组,革兰阴性菌组PLT、PLR显著低于革兰阳性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革兰阴性菌感染所致败血症的独立预测因子为RDW-SD/PLT、PDW/PLT、PLT。RDW-SD/PLT、PDW/PLT、PLT三者联合检测模型预测革兰阴性菌感染所致败血症患儿的能力中等,曲线下面积(AUC)为0.785,高于单项指标的预测效能。结论 NLR、RDW-SD、PLT、MPV/PLT、RDW-SD/PLT、PDW/PLT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具有参考意义。早期可通过RDW-SD/PLT、PLT、PDW/PLT对细菌感染类型进行初步判断。RDW-SD/PLT、PLT、PDW/PLT联合应用的临床预测价值较高。
-
单位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