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三维动画成为媒体艺术的一种表现方式的时候,实际上也拓展了媒体艺术的新观赏方式,让媒体艺术的媒介变得丰富起来。媒体艺术让观众从单一的关注点延伸至空间的体验,打造出“沉浸效果的空间”。媒体艺术技术层面的科技水平、理论研究趋向成熟,但从影响沉浸效果的综合性因素看,需要关注媒体艺术作品和观众之间的主客体关系。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的心流理论(Flow)和贾科莫·里佐拉蒂(Giacomo Rizzolatti)的“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的发现说明观众走向完美欣赏和体验媒体艺术魅力之时,会受到心理学、生物学的多元化影响,可以说想让观众达到沉浸效果会涉及作品本身、观众的经验和心理状态,以及人类镜像神经元、空间呈现等多方面的变量因素。通过对在韩国展出的Teamlab《涂鸦与自然》和中国美术学院设计的《拙政问雅》的沉浸效果媒体艺术案例进行分析可知,当媒体艺术具备高清晰度内容、现实世界虚拟化增强、空间体验增强、参与方式的难度和情绪渲染增强等条件时,可以让观众得到良好的沉浸效果体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7种沉浸效果的特征。

  • 单位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