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时间追踪联合流程优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时间追踪表,对每例病人从入院到溶栓的各时间节点追踪并进行流程优化。按护士参与的流程优化的病房护士溶栓、卒中护士前移CT室溶栓和急诊护士溶栓3个阶段,收集流程优化期间病人的资料,比较3个阶段发病4. 5 h内入院病人的溶栓率、入院至静脉溶栓用药时间(DNT)、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症状性脑出血率和病死率。[结果]发病4. 5 h内入院病人的溶栓率、DNT、DNT≤60 min的病人比例,在病房护士溶栓阶段分别为44. 0%、101 min、18. 2%,在卒中护士前移CT室溶栓阶段分别为84. 9%、65 min、45. 8%,在急诊护士溶栓阶段分别为93. 9%、40 min、87. 0%,且病房护士溶栓阶段与其他两阶段相比,发病4. 5 h内到院AIS病人静脉溶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急诊护士溶栓阶段与其他两个阶段相比,DNT、DNT≤60 min的病人比例、溶栓后24 h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运用时间追踪、护士参与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静脉溶栓流程优化,可有效减少院内时间延迟,提高溶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