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中利用2003—2010年2个轨道上的Envisat ASAR长条带雷达数据,采用PSInSAR时序处理方法,获取了海原断裂带毛毛山—老虎山段及狭义海原断层段(1920年8. 5级地震破裂带)的InS AR视线向平均形变速率场,发现南、北2盘的形变速率场存在明显差异,与海原断裂带左旋走滑的运动特征相符。通过对老虎山段进行高密度跨断层形变速率剖面分析,确定老虎山段的蠕滑长度约19km。基于二维反正切模型对InS AR形变剖面进行了拟合,获得了海原断裂带不同位置的断层闭锁深度及深部滑动速率。结果表明,老虎山段的滑动速率自西向东逐渐减小,由西段的7. 6mm/a减小至最东端的4. 5mm/a;老虎山西段与中段处于闭锁状态,西段的闭锁深度为4. 2~4. 4km,中段的闭锁深度为6. 9km,而老虎山东段的闭锁深度<1km,即浅地表存在蠕滑现象,蠕滑速率为4. 5~4. 8mm/a。1920年海原断裂带破裂段整体处于闭锁状态,滑动速率与闭锁深度自西向东均逐渐增加,滑动速率由西段的3. 2mm/a增加至东段的5. 4mm/a,闭锁深度由西段的4. 8km增加到东段的7. 5km。文中的研究结果细化了对海原断裂带不同段的滑动速率和闭锁深度的认识,并为探讨断裂带不同段的应变积累状态及区域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