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武汉市蝇类种群构成、密度、季节消长规律及家蝇、大头金蝇和丝光绿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蝇类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蝇类密度监测采用笼诱法;蝇类抗药性调查采用点滴法,计算半数致死剂量(LD50)和家蝇种群的抗性倍数,并分析蝇种间抗性的差异。结果 2017—2020年武汉市共捕获蝇类3 271只,平均蝇密度为4.01只/笼,蝇密度季节消长呈双峰型,最高峰在6月(6.80只/笼)。武汉市家蝇种群对敌敌畏、溴氰菊酯、氯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46.58、1059.83、151.79和325.78倍;大头金蝇种群的LD50依次分别为0.3714、0.4933、0.3565和0.5696μg/只;丝光绿蝇种群的LD50依次分别为0.3939、0.6029、0.3917和0.7274μg/只,3种蝇类对4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38、0.917、1.609、0.232,P=0.691、0.906、0.447、0.890)。结论基本掌握了武汉市蝇类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规律,了解到家蝇、大头金蝇和丝光绿蝇对敌敌畏、溴氰菊酯、氯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建议在今后的灭蝇工作中继续加强蝇类密度监测工作,采取环境治理、合理选用化学杀虫剂等综合防制措施,以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 单位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