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豆豉关键质量指标的确定及标准修订

作者:李宁新; 卢志标; 马潇; 李明华; 郭晓晗; 程显隆*; 魏锋*; 马双成
来源:中国现代中药, 2020, 22(07): 1000-1005.
DOI:10.13313/j.issn.1673-4890.20200316008

摘要

目的:拟根据淡豆豉的质量问题,选择适合的质量控制指标,采用生药鉴定学、薄层鉴别、含量测定等方法,开展淡豆豉质量标准研究工作,为淡豆豉药材质量标准的提升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传统生药鉴定方法,对淡豆豉及其伪品的性状特征进行比较,找出具有鉴别专属性的性状特征,修订淡豆豉的性状鉴别项;对淡豆豉标准薄层鉴别中的展开剂进行优化,建立专属性强的薄层鉴别方法;根据淡豆豉发酵前后的成分差异,以能体现发酵程度的大豆苷元、染料木素为指标,建立含量测定方法,以Agilent SB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乙腈-1%冰醋酸(25∶75)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60 nm。结果:建立的性状鉴别项,能从种脐特征区分伪品黑芸豆;建立的薄层鉴别方法也能有效地区分伪品;选择的大豆苷元、染料木素作为含量测定指标,可以有效地区分正伪品及未发酵品,考虑到不同发酵工艺的差异造成的含量差异,建议淡豆豉中染料木素、大豆苷元的总量不得少于0.040%。结论:建立的性状鉴别项、薄层鉴别项和含量测定方法能够更好地控制淡豆豉质量,可为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关于淡豆豉药材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