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ümmell病囊壁与囊内穿刺椎体成形术比较

作者:孔凡国; 王晓博; 潘其鹏; 张昌盛; 王文举; 乔杨; 朱卉敏
来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3, 31(21): 1943-1948.

摘要

[目的]比较单侧囊壁穿刺与囊内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I、II期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1年2月行PVP治疗的56例I、II期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30例采用经囊壁穿刺治疗(囊壁组),26例采用囊内穿刺治疗(囊内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骨水泥渗漏率、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壁组术中透视次数[(12.4±1.6)次vs (9.2±1.7)次, P<0.05]和骨水泥注入量[(4.7±0.2) ml vs (4.3±0.2)ml, P<0.05]均显著多于囊内组。随访时间平均(17.4±2.4)个月。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VAS、O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和中线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患者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壁组伤椎前缘高度[术后3 d (20.5±1.9) mm vs (19.5±1.7) mm, P<0.05;末次随访时(20.1±1.9) mm vs (18.0±2.0) mm, P<0.05]、伤椎中线高度[术后3d (18.0±1.4) mm vs (17.2±1.2) mm, P<0.05;末次随访时(17.5±1.4) mm vs (16.6±1.2) mm, P<0.05]和局部后凸角[术后3 d (13.9±4.2)°vs (16.5±5.4)°, P<0.05;末次随访时(14.4±4.6)°vs (17.9±5.7)°, P<0.05]均显著优于囊内组。[结论]对于I期和II期Kümmell病,单侧囊壁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恢复和维持病变椎体形态方面的效果明显好于囊内穿刺成形术。

  • 单位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省骨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