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总结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215例。按照病变部位分为嗜铬细胞瘤组(173例)及副神经节瘤组(42例), 比较其临床特点。结果 215例患者中副神经节瘤42例, 占19.5%。病变部位腹膜后最多见, 占66.7%(28/42), 膀胱19.0%(8/42), 腹主动脉旁11.9%(5/42), 盆腔2.4%(1/42)。69.0%(29/42)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压, 多达31.0%(13/42)为寂静性。经比较, 两组间高血压比例、年龄、性别、病程、糖代谢异常、低钾血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嗜铬细胞瘤组肾上腺素升高更为多见(13.4%比9.5%, P=0.004), 副神经节瘤组去甲肾上腺素升高更多见(80.8%比59.2%, P=0.001);副神经节瘤组恶性比例更高(21.4%比4.6%, P<0.001), 肿瘤直径更大[(6.67±3.24)cm比(5.55±2.76) cm, P=0.024), 肿瘤体积最大者分别为18.0cm×18.0 cm×10.5 cm和14.0 cm×13.0 cm×7.0 cm, 最小者分别为1.8 cm×1.3 cm×1.3 cm比1.2 cm×1.0 cm×1.0 cm。两组病理表现无明显差异。11.9%(5/42)的副神经节瘤首诊误诊或诊断不明确。结论与嗜铬细胞瘤相比, 副神经节瘤侵犯部位广泛, 临床表现更多样, 寂静性多见, 瘤体更大, 恶性比例更高。提高认识、早期识别、早期诊治至关重要。
-
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