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SD大鼠肺功能及心脏功能结构的影响。方法将45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制造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理模型, 建模后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白藜芦醇组、糖皮质激素组和对照组。白藜芦醇组给予白藜芦醇灌胃治疗28 d, 糖皮质激素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28 d, 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28 d。对比3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和心脏功能结构变化, 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 肺顺应性值均降低, 第0.3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0.3/FVC)值均升高;肺顺应性变化中以对照组降低最为显著, 糖皮质激素组次之, 白藜芦醇组降低幅度最小(F=19.048, P<0.05), FEV0.3/FVC水平变化以白藜芦醇组升高最多, 糖皮质激素组次之(F=0.076, P<0.05), 对照组无明显变化(t=0.153, P>0.05)。治疗后, 3组最大呼气流量水平、最大呼气中段流量水平均降低, 以对照组降低最为明显, 糖皮质激素组次之, 白藜芦醇组降低幅度最小,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210、34.836, P<0.05)。治疗后3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厚, 但LVEF升高以白藜芦醇组升高最明显, 糖皮质激素组次之, 对照组升高最少(F=56.986, P>0.05);LVEDD增厚中以对照组增厚最显著, 糖皮质激素组次之, 白藜芦醇组最少,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2.442, P<0.05)。治疗后, 3组室间隔厚度值、左室后壁厚度值均升高, 其中以对照组升高最为明显, 糖皮质激素组次之, 白藜芦醇组增厚幅度最小,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7.401、18.726, P值均<0.05)。治疗后, 3组右室(RV)游离壁、左室和室间隔(LV+S)值均增加, 且以对照组增加最为显著, 糖皮质激素组次之, 白藜芦醇组增加最小,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725、8.355, P值均<0.05)。治疗后3组RV/LV+S值均升高, 且以对照组升高最为明显, 糖皮质激素组次之, 白藜芦醇组升高最小,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725, P<0.05)。结论相对于糖皮质激素, 白藜芦醇可明显有效地改善COPD并发肺源性心脏病SD大鼠的肺功能、延缓心脏功能及结构恶化速度, 改善SD大鼠预后, 且可避免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高血糖、骨质疏松等严重不良反应, 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白藜芦醇的上述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以期为COPD并发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临床依据, 实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 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