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企业为何参与社区治理以及是否有着同样的动力来源,是复杂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公共物品理论聚焦企业社区参与路径,强调企业的生产性角色和消费性角色的差异对于企业参与社区治理动力的影响,以此为基准,将企业深度参与社区治理划分为“企业供给型参与”、“企业外包型参与”和“企业中介型参与”三种理想类型。通过实践案例比较发现,“企业供给型参与”主要受“满足消费者需求”动力驱动,“企业外包型参与”的主要动机为“公益战略”,“企业中介型参与”受到“命运共同体”动力主导。当企业、政府和社区可以从社区发展的过程里达到各自的价值目标且产生良性互动,并且企业重视的“有效公益”、政府追求的“有效治理”和社区关注的“有效服务”在社区场域共时出现且达到动态平衡时,社区治理伙伴关系可能被持续生产出来。每种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类型的路径都存在一定的困境和风险,需要长远规划和制度丛设计进行规避。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