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角结构的变化。方法选取58例(69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根据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的结果分为两组:正常前房深度组(A组)27例31眼及浅前房组(B组)31例38眼。两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应用UBM对前房角结构,包括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小梁虹膜角(TIA)进行测量;同时前房角镜检查所有患者上、下、鼻、颞4个象限的房角宽度并记录,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手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ACD、AOD500、TCPD、TIA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浅前房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幅度较正常前房组变化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角镜检查发现,术后1、3、6个月宽角人数明显多于术前,各型窄角人数少于术前(P均<0.05),而术后1、3、6个月宽角和窄角人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加深前房并开放房角,且术后前房角结构的变化于1月后趋于稳定。对于具有浅前房、窄房角的白内障患者,应尽早行该术式,以避免发生青光眼。
-
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