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球化的浪潮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外国人在华犯罪的案件数量也随之不断上升。犯罪必然伴随着刑罚,针对这一困扰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对外籍犯予以惩处是我国刑事法律的应有之义。社区矫正作为刑罚执行方式之一,自然也是在制裁外籍罪犯时应当予以考量的选项。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查院、公安部、司法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由此正式开展;直到2009年,社区矫正制度开始在全国全面试行。经过18年的发展完善,其积极作用在实践中不断凸显,如今已取得许多骄人成就。然而,社区矫正制度在针对外籍罪犯进行适用时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有待在司法实践中及时梳理症结问题,探寻出相应的破解路径。从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对外籍犯适用的必要性来看,社区矫正是打击外籍犯罪、缓解监禁压力以及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渠道,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要措施。但实践中外籍犯适用社区矫正的案例并不多,深入剖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首先,专门立法缺失。2019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但其中并没有关于外籍犯社区矫正的专门规定,这导致对外籍罪犯适用社区矫正时缺乏明确的法律指导。此外,亲属帮教力量薄弱、语言沟通困难、监督管理不易以及外籍罪犯复归中国社会的心愿不强,这也是制约外籍犯社区矫正制度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综合考虑现实中的症结问题,可从以下路径对外籍犯的社区矫正工作加以优化完善并逐渐构建起中国特色的外籍犯社区矫正制度: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探寻社会力量对外籍犯矫正工作的助力;充分运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罪犯的监督管理;建立翻译人才库以解决矫正机构与外籍罪犯的语言交流障碍;加强语言文化法制教育,帮助外籍犯更快复归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实行奖惩机制,以激发服刑人员的改造积极性,保障对外籍犯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

  • 单位
    四川轻化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