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对比四种再分析数据集,选取与观测数据更为一致的ORAS5资料,对赤道印度洋80°E典型断面上盐通量的年际尺度时空变化进行研究.总体上,盐通量年际变化高值区与气候态高值区较为一致,主要位于上150m层,水平方向存在三个重要区域:一是近赤道区域(3°S~3°N),其盐通量向东、量值最大且年际变化最显著,主要受Wyrtki急流和赤道潜流调制;二是赤道以南区域(3°S~6°S),其盐通量上强下弱且方向相反, 100m以浅向东且年际变化显著,这是受南赤道逆流影响;三是赤道以北区域(3°N~6°N),其盐通量北强南弱且方向相反, 5°N以北向西且年际变化较显著,主要受斯里兰卡南岸流影响.采用经验正交分解法得到两个主要年际变化模态.第一模态解释方差为39%,空间模态表现为近赤道75m以浅和赤道以南区域同相,与赤道以北和近赤道75m以深区域反相.第二模态解释方差为17%,空间模态表现为近赤道次表层与赤道以南区域变化显著且反相.两个模态的时间序列均表现为以两年周期为主的1~4年周期年际变化,其中第一模态与印度洋偶极子的相关性较大,第二模态与印度洋偶极子和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的相关性相当.方差分析表明盐通量年际变化主要由流速决定,空间分布受到盐度的调制.合成分析则表明在不同的强年际气候事件期间,海表面温度和风场的变化导致印度洋赤道流系中海流的变化,盐通量在海流平流作用下产生相应的年际时空变化特征.
-
单位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