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颅底凹陷畸形(BI)合并寰枢椎脱位(AAD)患者的小关节矢状面倾斜角(SSA)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及其与横向及纵向脱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诊治的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40例及正常健康体检者40名的影像学及基本信息数据。分为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测量左、右侧小关节SSA、Chamberlain线(CL)、Wackenheim’s线(WL)、寰齿间距(ADI),并通过回归分析探究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两组间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组左侧SSA[(-24.6±22.3)°比(15.4±6.0)°]、右侧SSA[(-23.0±20.6)°比(15.6±6.4)°]及平均SSA[(-23.8±18.7)°比(15.4±5.7)°]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01)。患者组双侧SSA差值的绝对值则大于正常对照组[(13.9±15.5)°比(4.9±3.4)°,P<0.001]。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组右侧SSA及平均SSA分别与CL、WL、ADI存在负相关,左侧SSA与CL、ADI存在负相关。结论 颅底凹陷畸形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寰枢小关节表现为前倾形态,其SSA明显小于正常人,且SSA越小,脱位程度越严重。这可能是其病理发展的原因之一。此外,相比于正常人,BI合并AAD患者的小关节更不对称。
-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