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C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的吴茱萸与制吴茱萸成分变化研究

作者:杨文惠; 吕渭升; 孙冬梅; 罗文汇; 杨洁; 何民友; 潘礼业; 李振雨*
来源: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2, 34(08): 1301-1310.
DOI:10.16333/j.1001-6880.2022.8.004

摘要

建立吴茱萸及制吴茱萸指纹图谱,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吴茱萸与制吴茱萸中化学成分的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色谱柱为YMC Triart C18(100 mm×2.1 mm, 1.9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3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54 nm,进样量为1μL。建立吴茱萸与制吴茱萸UPLC指纹图谱,并采用相似度计算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评价,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大于1为标准筛选吴茱萸炮制前后的差异性成分。以平均峰面积为变量,对吴茱萸和制吴茱萸差异成分色谱峰的平均峰面积进行配对t检验。吴茱萸指纹图谱共标识出27个共有指纹峰,指认了其中8个化学成分,分别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金丝桃苷、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制吴茱萸经炮制后指纹图谱新增甘草酸色谱峰。相似度结果显示,江西产区相似度较低;湖南产区次之;广西产区较高。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共找到6个差异性标志物,差异显著性排序分别为甘草酸>吴茱萸碱>峰3>峰1>绿原酸>峰2。除甘草酸为新增成分外,吴茱萸炮制后其余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均有一定程度降低。吴茱萸炮制后,峰21(吴茱萸碱)平均峰面积明显降低,P<0.05,峰28(甘草酸)为新增成分,其余5个差异性化学成分的平均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本分析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初步探讨了吴茱萸与制吴茱萸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一定程度上阐释了吴茱萸炮制前后药理作用改变与化学成分变化之间的联系,可为吴茱萸和制吴茱萸质量及炮制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