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桃仁-红花药对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机制研究

作者:辛高杰; 付建华*; 韩笑; 李磊; 郭浩; 孟红旭; 赵雨薇; 贾飞凡; 刘建勋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0, 27(11): 106-110.
DOI:10.19879/j.cnki.1005-5304.201911417

摘要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活血化瘀药桃仁-红花药对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药物成分及成分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进行疾病靶点预测,利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相互作用(PPI)分析并构建PPI网络,应用Cytoscape3.6.1软件构建桃仁-红花药对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Bioconductor中R包clusterprofileversion3.14.2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出桃仁-红花药对化学成分45个,作用靶点105个;PPI网络共有节点78个,边796条,平均度值20.41;GO分析条目共92个,包括血红素结合、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过氧化酶活性、生长因子受体结合等;KEGG信号通路121条,包括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桃仁-红花药对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涉及的生物学途径可能包括炎症、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等。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