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中巨噬细胞的性质及重组人γ-干扰素(rhIFN-γ)对AL荷瘤情况下巨噬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7例初诊AL患者,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组)71例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26例,以及30例健康者(对照组)骨髓组织中CD68+、CD163+表达情况。97例AL患者中追踪观察53例,其中经治疗后完全缓解(CR)37例、未缓解(NR)或部分缓解(PR)16例,而CR后复发8例。应用不同浓度rhIFN-γ对培养后的AML组单个核细胞进行干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68+、CD163+的变化及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AML组和ALL组骨髓组织中CD68+、CD16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AML组和ALL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患者CD68+、CD163+水平低于AL患者但高于对照组(P<0.05),但NR/PR及复发患者CD68+、CD163+水平与AL患者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R患者CD68+、CD163+水平低于治疗前NR/PR患者(P<0.05)。AML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经不同浓度rhIFN-γ干预7d后,CD68+水平随着干预浓度的增高而逐渐升高,但在各干预浓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63+水平随着干预浓度的增高而逐渐降低,当干预浓度大于或等于2×105 U/L时,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干预浓度为1×106 U/L时,CD163+与CD6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随着干预浓度的增高而降低,TNF-α水平则随着干预浓度的增高而升高。当干预浓度为1×106 U/L时,IL-10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患者骨髓中M2型巨噬细胞的异常表达,可能与AL的发生、疗效、预后相关;在AL荷瘤情况下,一定浓度的rhIFN-γ具有将M2型向M1型巨噬细胞"逆转"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