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苏轼看来,吴道子完成了三代至唐的绘画技术的积累,是“能者述焉”;王维则开创了唐代之后更具“精神性”的文人画先声,是“知者创物”。在宋代之后新构建的以文人画为中心的绘画史中,吴道子逐渐地被“去历史化”,由于没有真迹存世,使得今天对这位唐代“画圣”的认知充满着后世建构的声音。但是,考古学的发展和出土的大量证据或能弥补这一不足。在探究吴道子与宫廷的密切联系以及他在山水画领域中的实践时,可以将其创立的山水画模式与新发现的贞顺皇后敬陵、李道坚墓、韩休墓中的山水壁画联系起来,从而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吴道子的画风甚至真迹,也引导我们对唐代绘画中的“作者”概念进行严肃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