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肿瘤相关性血栓(CAT)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不同肿瘤类型及阶段患者的发病率不同,发病机制亦在改变,虽然CAT为当前研究热点,但仍需进行更多关于针对不同肿瘤类型及阶段CAT形成机制的研究,从而做出更细化的抗凝策略。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结合分子生物学、小鼠实验及临床试验等,发现当前CAT形成机制中一些重要的作用靶点,包括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EV)、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NET)、炎性因子、平足蛋白(podoplanin,PDPN)、遗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血小板激活剂及肿瘤促凝剂(cancer procoagulant,CP),其中以EV和TF为主要环节,各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目前关于CP等的研究较少,还需更多临床及基础试验进一步探索。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CAT形成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及调节机制等,寻找其发病规律,以期寻找新的治疗靶点,为CAT的积极预防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