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肝内门体分流的CT影像表现,探讨CT对其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初步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南昌市第九医院经临床和影像确诊的7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门体分流病例的CT影像资料,进一步选取具有肝内门体分流的资料24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本组由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肝内门体分流发生率为34.3%(24/70),根据分流支的构成分为三组:①附脐静脉组(15例),即门静脉左支与附脐静脉交通,占21.4%(15/70),CT表现为肝左内叶实质内平行于肝圆韧带裂走行的迂曲、增粗的血管影,于镰状韧带附近穿出肝表面后与脐周静脉网连通;②下腔静脉组(7例),即门静脉右后支与下腔静脉交通,占10.0%(7/70),CT表现为门脉右后支增粗或迂曲成团,穿出肝表面后连通下腔静脉;③肝静脉组(2例),即门静脉与肝静脉交通,占2.86%(2/70),CT表现为肝外周部巨大"逗点状"或"曲棍球棒样"的迂曲血管影,连于门脉右前支与肝中静脉或肝右静脉之间。结论CT扫描,尤其是增强扫描可以清晰显示肝硬化肝内门体分流的部位、范围和程度。认识肝内门体分流的影像特点不仅有助于肝内疾病的鉴别诊断,而且对临床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