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及普通肝素的干预作用

作者:常迎香; 李秀琴; 闫爱新; 孙菊英
来源: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5(09): 1202-1206.
DOI:10.16190/j.cnki.45-1211/r.2018.09.005

摘要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普通肝素对此类新生儿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4—12月于河北省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娩出的189例胎盘早剥新生儿为观察组,采用信封随机法将其分为3个亚组:A组、B组和C组,分别采用0.1mg/kg、0.2mg/kg、0.3mg/kg普通肝素干预。以非胎盘早剥新生儿6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新生儿临床特征、并发症情况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贫血、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缺氧性心肌损害、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明显低于对照组,D-二聚体(D-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APTT明显长于C组,FIB明显高于C组,D-D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亚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早剥新生儿发生贫血、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缺氧性心肌损害、窒息等并发症风险较高,且多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早期应用0.10.3mg/kg肝素干预有助于纠正凝血功能异常,且选择0.1mg/kg剂量更为合理。

  • 单位
    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