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远期预后。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至12月在阜外医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0 724例。根据既往是否有CABG史,将患者分为既往CABG组(437例)和非既往CABG组(10 287例)。术后随访患者2年,记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再发卒中)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预后。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非既往CABG组比较,既往CABG组年龄较大[(61±10)岁比(58±10)岁,P<0.001],合并糖尿病[35.7%(156/437)比30.0%(3 082/10 287),P=0.012]、高脂血症[73.9%(323/437)比67.0%(6 888/10 287),P=0.003]、陈旧心肌梗死史[31.1%(136/437)比18.7%(1 925/10 287),P<0.001]、PCI史[61.6%(269/437)比23.0%(2 371/10 287),P<0.001]和脑血管疾病史[7.1%(31/437)比10.9%(1 119/10 287),P=0.013]的比例较高。术后2年,既往CABG组心原性死亡[1.8%(8/437)比0.6%(66/10 287),P=0.010]、血运重建[11.2%(49/437)比8.5%(877/10 287),P=0.049]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15.1%(66/437)比12.0%(1 231/10 287),P=0.049]的比例均高于非既往CABG组。全因死亡[2.1%(9/437)比1.2%(122/10 287),P=0.114]、再发心肌梗死[2.3%(10/437)比2.0%(204/10 287),P=0.600]、卒中[1.1%(5/437)比1.4%(140/10 287),P=0.701]和支架内血栓形成[1.1%(5/437)比0.6%(61/10 287),P=0.194]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既往CABG是心原性死亡(HR=2.13,95%CI 1.024.46,P=0.045)和血运重建(HR=1.35,95%CI 1.011.81,P=0.040)的独立危险因素;倾向性得分匹配后,既往CABG不是心原性死亡(HR=0.97,95%CI 0.372.54,P=0.954)和血运重建(HR=1.74,95%CI 0.943.21,P=0.75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既往CABG史不是行PCI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