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引起的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的组织学受损的转归,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本动物实验经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实验动物管理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20伦审字081号)。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应激组、应激去除2周组、应激去除4周组、应激去除8周组。对大鼠施加的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oderate stress,CUMS)包括24 h潮湿垫料、12 h倾斜饲养、4 h噪音、昼夜颠倒、强迫浸水、夹尾、束缚应激,持续8周;在去除应激2周、4周、8周后观察其血清学、行为学以及髁突软骨组织学与超微结构的变化,其中采用酶联免疫法观察大鼠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和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水平的变化,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大鼠抑郁样情绪的行为学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髁突软骨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3,MMP-3)的表达。结果 应激组在CUMS刺激持续8周末时,与对照组相比大鼠血清中CORT和ACTH水平增高(P<0.01),行为学表现为摄糖减少、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延长(P<0.01),说明出现了明显的快感缺失、抑郁、绝望情绪,证明CUMS模型建立成功;并且髁突软骨表现出明显的退行性改变,软骨表面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蛋白多糖合成减少;髁突中的IL-1α和MMP-3在各层软骨的胞内和细胞外基质中均有表达,且表达水平升高(P<0.01)。应激去除2周后CORT和ACTH血清学水平下降,但高于对照组(P<0.01),行为学检测与对照组相比仍有差异(P<0.01);髁突软骨表面仍可看到松解的胶原纤维,增殖层内可见一些游离细胞区;髁突中的IL-1α和MMP-3在各层软骨的表达较应激组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应激去除4周后,CORT和ACTH血清学变化恢复到正常水平,行为学测试与对照组仍有差异(P<0.05),髁突软骨表面有少量胶原纤维,IL-1α和MMP-3的表达与应激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其中IL-1α水平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但MMP-3的表达仍高于对照组(P<0.01)。应激去除8周后,行为学变化也恢复到正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髁突胶原纤维增多,呈现波纹状,并未发生严重的软骨下骨的损伤,未发生不可逆损害,IL-1α和MMP-3的表达水平均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CUMS引起的行为学改变和髁突软骨损伤在应激因素去除后可以随时间自然恢复,IL-1α和MMP-3表达的下降可能是这种自我修复过程的内在机制之一。

  • 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