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明不同滴灌量下施肥模式对紫花苜蓿光合特性和干物质量的影响,本研究设置3种滴灌量(I3:160 mm;I2:80 mm;I1:0 mm)和6种施肥模式(F1:磷120 kg/hm2+氮75 kg/hm2;F2:磷60kg/hm2+氮75 kg/hm2;F3:不施磷+氮75 kg/hm2;F4:磷120 kg/hm2+不施氮;F5:磷60 kg/hm2+不施氮;F6:不施氮磷),于2020年在河西灌区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I3处理下各茬次紫花苜蓿的株高显著高于I1,较I1分别提高了23.02%、28.69%和19.63%,F1的各茬次紫花苜蓿单株总干物质量显著高于F6,分别是F6的4.27、3.44和4.96倍。2)I3处理下紫花苜蓿的叶绿素a、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叶绿素总含量高于I2和I1,施肥处理下,F2的平均叶绿素含量最高。3)I3F1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显著高于I1F6,所有处理中,I3F1的紫花苜蓿单株根、茎、叶及总干物质量均获得最大值。综上,I3F1是提升紫花苜蓿光合性能和干物质量的适宜栽培模式。

  • 单位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兰州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