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探测查明海砂分布及其资源量,对海洋矿产资源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利用在中国台湾浅滩采集的单波束测深、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单道地震等多源地球物理数据,识别出海底沙脊、沙波、埋藏古河道等有利于海砂赋存的地貌标志,以及厚泥盖层等不利标志,它们在平面上渐变交错分布。地球物理数据与表层沉积物、钻孔岩心结果对比,证实浅地层剖面能有效识别表层砂体上部和排除厚泥盖层(厚度>10m),表层砂体上部呈断续中弱振幅杂乱反射;单道地震剖面能有效识别砂-泥地层界面,垂向上刻画表层及埋藏砂体形态,砂体最主要的特征为连续性差的弱振幅反射中夹杂空白、杂乱的"白雾"反射。砂体响应特征反映了砂体声学较难穿透的特性,同时也可能是砂体含气所致。分析表明在砂体形态多变或钻孔分布密度低时,利用地球物理方法,结合一定数量的钻孔岩心约束,相比仅依靠大量钻孔岩心,可更为经济、高效地对砂体的垂向形态和平面展布进行精细刻画,从而有利于更准确地估算海砂的资源量。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