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兰阳铜瓦厢发生大改道,全河改流山东,改夺淮入黄海为夺大清河入渤海,奠定了现代黄河下游格局。自1920年代开始,关于改道的形成原因就形成了"或然论"(强调太平天国战争影响)和"必然论"(强调黄河下游地质构造影响)两种观点。本文完善了"或然论"的观点,认为造成黄河必然改道的原因主要在于乾隆后期以来一系列的河务问题累积,在太平天国战争时期这些因素集中爆发,导致铜瓦厢由决口迅速发展为全河改道,结束了黄河8个世纪的夺淮历史。这些积累的河务问题包括:1.乾隆四十二年"兰阳改河"工程,堤距不合理导致豫东河段迅速淤高;2.道光初年"疏堵并用"策略的流产使兰阳段失去了缓解淤高现象的最后机会;3.道光中后期,河务财政因捐纳和"筹银生息"双双断绝而陷于破产,导致河务限于瘫痪,成为铜瓦厢由决口迅速发展为全河改道的主要原因。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