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PVT)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PVT形成的高危因素,为预防及早期治疗PVT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硬化合并PVT的住院患者160例为PVT组,排除其他因素继发的PVT;选取同期不合并PVT的肝硬化住院患者250例为对照组。根据患者是否行脾切除术分为有脾切除史组和无脾切除史组。收集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活动度等可能与PVT形成相关的危险因素资料,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上述指标在PVT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VT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PVT组年龄为(54.5±11.4)岁,大于对照组的(51.8±11.9)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P=0.02)。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PT和INR为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PVT组ChildPugh C级比例高于对照组[16.2%(26/160)比4.4%(1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0,P<0.01)PVT组中27.5%(44/160)的患者有脾切除史,对照组中8.4%(21/250)的患者有脾切除史,两组脾切除史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70,P<0.01)。有脾切除史患者血小板计数高于无脾切除史患者[(176.2±98.7)X 109/L比(78.3±57.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8,P<0.01)。PVT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45.0%(72/160)比10.0%(2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17,P<0.05)。PVT治疗和不治疗患者消化道出血率和病死率比较[分别为25.6%(11/43)比23.8%(10/42),18.6%(8/43)比31.0%(13/4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增高、PT延长、INR增高、Child分级是PVT形成的高危因素。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加是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