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脾曰备化理论探微

作者:钱秀云; 柳辰玥; 刘玥芸; 刘燕; 陈家旭*
来源:时珍国医国药, 2022, 33(02): 434-436.
DOI:10.3969/j.issn.1008-0805.2022.02.49

摘要

脾曰备化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土曰备化”,是对长夏季节正常气候和自然景象的描述,也是《黄帝内经》对脾脏重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脾主运化的演变。文章主要以《黄帝内经》为理论依据,论述脾与营气、气血、情志、津液及其他脏腑的关系。脾在人体健康中扮演重要角色,是人体的枢纽,脾脏备化之气禀气于土,脾土孕育于四时之中,居五脏之中央,长养和灌溉其他四脏,四时之中皆有脾土,四脏皆不离脾,脾土化生气血津液,为人体活动提供物质基础,生成七情之“思”,并与肝脏共同参与全身之气的升降,调和机体之阴阳。脾曰备化是指脾与其他脏腑协同配合把饮食水谷转化成水谷精微和津液,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身,滋养各脏腑,保证人体的动态平衡。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