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诗歌翻译界对于诗歌可译性的争论旷日持久。弗罗斯特坚持:"诗者,译之所失也。"巴斯内特就此提出了反对意见,她认为译者的任务并非忠实地表现原诗的语言和形式,而是寻找原诗中充满生命力的种子,进而移植到译语语言系统中。本文主要通过阅读文献探讨了巴斯内特所说的种子的内涵以及译者如何才能成功移植。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成功翻译佐证了巴斯内特种子移植的可行性,诗者,非译之所失也,恰恰相反,乃译之所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