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既往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了慢性疼痛的发展、维持和体验,也显示了慢性下腰痛可引起大脑广泛的功能和结构变化。低频振幅值可基于能量角度反映静息状态下局部神经元的自发活动特点。目的:探讨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脑静息态自发神经活动低频振幅改变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对67例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下腰痛组)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匹配的78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组)行静息态颅脑fMRI扫描,并分析患者的病程、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采用DPARSF及REST软件计算两组的平均低频振幅值,以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低频振幅值的差异,并分析差异脑区的低频振幅均值与病程及临床症状的关系。研究方案已获得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伦理批准号20150210)。结果与结论:(1)下腰痛组较正常组低频振幅值增高的脑区包括左侧岛叶、右侧海马旁回、双侧颞上回、左侧颞下回、双侧前额叶、左侧尾状核、右侧额下回(均P<0.05,高斯随机场[GRF]校正);(2)下腰痛组较正常组低频振幅值减低的脑区包括右侧眶内额上回、右侧舌回(均P<0.05,GRF校正);(3)相关性分析显示右侧额下回及左侧尾状核的低频振幅均值与患者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4)结果表明,静息状态下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功能异常,并与疼痛程度存在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