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T/CT诊断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131I治疗后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汤敏敏; 孙强; 李夏黎; 李晓飞; 李博; 王鹏; 闫新慧; 徐俊玲; 武新宇; 高永举
来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9, 35(10): 1477-1481.
DOI:10.13929/j.1003-3289.201902150

摘要

目的评估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后131I治疗后SPECT/CT诊断转移淋巴结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131I治疗前根据2015版美国甲状腺协会指南分为低危的409例PTC患者资料,131I治疗后5天行全身显像(WBS)和断层融合显像(SPECT/CT),根据显像结果及随访资料判断SPECT/CT上有无转移淋巴结的存在。比较有转移淋巴结及无转移淋巴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PECT/CT上存在转移淋巴结的影响因素,利用ROC曲线预测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最佳界值。结果 131I治疗后SPECT/CT发现91例患者存在转移淋巴结,发生率为22.25%(91/409)。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及T分期是存在转移淋巴结的影响因素(P均<0.05);Logistic分析显示sTg水平是影响转移淋巴结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sTg预测转移淋巴结存在的最佳界值为4.01 ng/ml,敏感度87.3%,特异度60.1%。结论低危PTC患者术后及131I治疗后SPECT/CT显示转移淋巴结的发生率较高,肿瘤较大及sTg水平高是其影响因素,sTg水平高是预测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