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对仫佬族民歌的音乐形态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仫佬族民歌只有二声部,均为五声调式徴调式,其中低声部由"羽、徴"两音构成先后持续衬托帮腔(或是支声);演唱形式是二人同声演唱(一是唱高声部主旋律,一是唱低音持续声部),高低声部形成"起"与"随"的关系。这些基本属于一般介绍性的,并没有深入分析形成其音乐特征的原因。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其成因提出新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