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极早早产儿中早发型败血症低风险发病人群的临床特征,以避免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住院的极早早产儿临床资料。将无胎膜早破,同时母孕期无绒毛膜羊膜炎临床表现的极早早产儿归入低风险组,不满足低风险条件的即为对照组。根据生后72小时内血培养结果诊断早发型败血症,回顾分析两组极早早产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结局。结果共纳入245例极早早产儿,其中低风险组153例(62. 4%)。与对照组相比,低风险组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和高血压比例较高,产前激素使用率较高,产前抗生素使用率较低,新生儿Apgar评分<5分比例较低,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及呼吸支持和机械通气比例较高;低风险组的死亡风险和早发型败血症发生率都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存活时间>24小时的极早早产儿中,低风险组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动脉导管未闭、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肺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低风险患儿中,与抗生素短时组相比,抗生素长时组死亡、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风险均增加,肺出血发生风险降低。结论早期识别极早早产儿中早发型败血症低风险人群,对减少早期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有临床指导意义。

  • 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