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扭动超声与传统超声模式在处理不同硬度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的应用。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72例89眼(术后1mo随访视力均达到0.6及以上),晶状体核硬度:Ⅲ级46眼,Ⅳ级及以上43眼(LOCSⅡ级标准分级)。按核级随机分成2组,均为同一位医师操作,采用stop-and-chop分核:A组使用扭动超声,Ⅲ级22眼(扭动能量80%IP on)、Ⅳ级及以上17眼(扭动能量100%IP on);B组使用传统超声模式(连续线性模式),Ⅲ级24眼(能量50%),Ⅳ级及以上26眼(能量60%70%),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实际等效超声能量(TEP),累计释放能量(CDE),有效超声时间(EPT);比较两种模式在处理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有效性。结果:Ⅲ级核处理:扭动超声组TEP显著高于传统超声组(24.58±7.78)%vs(13.84±1.97)%,扭动超声组EPT显著低于传统超声组(50.59±14.73)s vs(60.19±9.0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两组差异无显著性(13.12±6.03)%vs(13.38±2.85)%。Ⅳ级及以上核处理:扭动超声组CDE(34.10±13.48)%与EPT(104.64±32.4)s均高于传统超声组CDE(30.31±13.48)%与EPT(93.01±41.01)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针头阻塞:扭动组4/17例,传统组2/26例(χ2=2.16,P=0.14)。结论:两种超声模式均能安全有效的处理常规及硬核白内障,扭动超声模式在处理Ⅲ级核中具有时间短、效率高的特点。随着核硬度的增加,传统超声在处理硬核、极硬核中仍具有效率较高、不堵塞的优势。根据不同核硬度选择超声模式可提高手术效率及安全性。
-
单位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 爱尔眼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