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描述孕产妇孕期保健知识获取途径的分布情况及探索不同途径利用的影响因素。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河北省3个地区,每个地区选取3个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采集就诊孕妇及0~1岁婴儿母亲的基本情况和孕期保健知识获取途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孕期保健知识获取途径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问卷1 718份,其中有效问卷1 673份,包括孕妇400人及婴儿母亲1 273人。孕期保健知识获取途径首位为向医师咨询,共1 181人,占70.6%;其次为通过互联网,共713人,占42.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河北省与湖南省被调查对象采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可能性均较广西壮族自治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孕早期,孕中期孕妇(OR=5.67,95%CI:1.58~36.37)向医护人员咨询的可能性更高,而分娩后6~<9个月的产妇(OR=0.64,95%CI:0.43~0.95)利用此途径的可能性低。做过孕前检查的被调查对象采用传统媒体的可能性更低(OR=0.80,95%CI:0.65~0.99);年龄较大(OR=0.97,95%CI:0.95~0.99)的被调查对象接受新媒体的可能更低;学历为高中及以上(OR=1.81,95%CI:1.44~2.28)、非农民职业(OR=1.41,95%CI:1.11~1.79)、做过婚前检查(OR=1.37,95%CI:1.11~1.70)的被调查对象使用新媒体的可能性更高。结论 应合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帮助孕产妇获取孕期保健知识,系统性、针对性地开展孕期保健知识宣教,同时关注年龄较大、低学历、低收入、未做过婚前检查的孕产妇,以全面提高孕产妇的孕期保健知识知晓率。
-
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公共卫生学院; 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