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MRI特点

作者:徐玮; 王丽君; 虞崚崴; 尹秋凤; 管雯斌; 张忠阳; 汪登斌
来源: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8, 27(02): 133-138.

摘要

目的分析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PC)的磁共振成像(MRI)特点,探究单纯EPC及EPC伴浸润或导管原位癌(DCIS)影像表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且术前行乳腺MRI检查的乳腺EPC15例。分析乳腺EPC的MRI形态学特点、表观扩散系数(ADC)、动态增强特征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特点。探讨单纯EPC及EPC伴浸润或DCIS两组的临床及MRI特征差异。结果 15例EPC中在MRI上表现为肿块,其中3例伴有节段性异常强化病灶。15例中,其中8例为囊实性肿块,7例为实性肿块;形态圆形及类圆形者10例,不规则形者5例;边缘清楚者11例,不规则者4例。EPC实性区域的ADC值为(1.14±0.27)×10-3 mm2/s。15个肿块TIC类型以流出型(11例)多见,上升型(2例)及平台型(2例)少见。15个肿块中,14例增强晚期图像可见环形强化包膜,包膜于T2加权图像上多呈低信号(10例)。单纯EPC组平均为72.6岁,大于EPC伴浸润或DCIS组(61.2岁),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5)。单纯EPC及EPC伴浸润或DCIS两组MRI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PC在MRI上多表现为边缘清楚的囊实性或实性肿块,并可见包膜结构,ADC值较低,TIC多为流出型。EPC在MRI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 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