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研究西安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空间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利用GIS中的核密度、方向椭圆、欧式距离等方法,讨论史前遗址分布与高程、坡度、坡向、离水距离四种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而对各因子赋权分级建立模型,推测人地关系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仰韶-庙底沟-龙山三个时期遗址的空间演变规律是:遗址文化重心向"东北,东南"迁移,聚落整体呈"东北-西南"走向。2)环境因子与遗址分布的关系:遗址集中在海拔360-540m,坡度小于6°,坡向朝南或偏南,距离水源3km以内的区域。3)人地关系的演变:仰韶、庙底沟遗址在"1-4"等级属优势自然环境的占比远超龙山,该阶段人依赖自然环境生存;"7-10"等级则恰好相反,表明史前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在提升,在环境恶劣的区域也可以生存。三个时期"1"等级的占比在龙山时期增加,表明该时期可能已经存在等级分化,优势资源掌握在拥有一定权力的上层阶级手中。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