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长江中下游湖泊治理成效和水生态环境改善情况也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利用卫星遥感反演和长期定位观测等方法,选取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前后2010~202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重点剖析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透明度、氮磷营养盐、藻类水华和水生植被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及趋势。结果表明:(1)过去10 a湖泊年最大和最小水面面积均有所增加,表明湖泊被侵占和萎缩情况得到遏制,水环境容量有所增加,湖泊透明度没有明显变化,透明度多年平均维持在0.75 m左右。(2)生化需氧量、总氮和氨氮含量显著下降,溶解氧含量有所提升,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动态波动但没有明显下降,其中2020年总磷年均值为0.061 mg/L,仍超过湖库Ⅲ类水质标准,整体上反映出水污染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3)受气象水文条件的影响,太湖和巢湖蓝藻水华面积年间变化较大,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蓝藻水华面积没有增加,表明藻类水华防控已取得积极成效;湖泊水生植被呈整体下降趋势,草型生态系统退化趋势还没有得到明显遏制。建议继续加大湖泊流域污染物控源减排、湖泊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以及气候变化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应对研究,提升湖泊保护治理水平与成效,有效保障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
-
单位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