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默川平原灌区土壤物理特性的改良效果,探究最适合的秸秆还田方式。【方法】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种秸秆还田方式:农户常规耕作(CK)、深翻秸秆还田(DPR)、深松秸秆还田(SSR)、秸秆覆盖免耕(NTR)、秸秆覆盖条带深旋(SCR),研究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物理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2019—2021年,DPR和SSR处理土壤容重下降4.9%~8.5%,土壤孔隙度增加2.9~5.2个百分点,>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18.1~19.2个百分点,改善了土壤结构;田间持水量提高2.6~5.6个百分点,水分入渗阻力减少,累积入渗量增大,玉米主要需水时期土壤含水量提高,达到了增产效果。DPR和SSR处理3年平均产量分别为12.6、12.3 t/hm2,较CK分别增产19.7%、17.5%。【结论】深翻秸秆还田和深松秸秆还田方式可以有效改良土壤物理特性,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增加玉米产量。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