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竞技体育是体育强国建设的组成部分,大学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从大学竞技体育百余年发展史来看,大学在不同历史时期承担了竞技体育改革的不同任务,产生了锦标主义、体教分离等一些问题,但是由此也实现了由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的渐进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大学是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受锦标主义影响出现的选手制对当时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新中国成立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后重构了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路径,即体育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不包括体育院校)并行培养高水平运动员,随之产生了体教分离的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体育院校以“三结合”为办学思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普通高等学校通过建设高水运动队探索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途径。进入新时代后,一部分大学将体育工作全面融入体育强国建设中,以全面育人为理念,探索体教融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路径。在深化体教融合、探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多元化路径背景下,一些运动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必然会逐步回归到大学。

全文